近日,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卓越151 班的徐晓斌以第一作者署名,在工程领域SCI二区国际期刊 《Materials Letters》(材料快报)发表了题为《A simple technique to prevent electromigration damage in printed Ag thin wires》(一种避免银微米线发生电迁移破坏的技术)的研究论文。
科研,要抓住每个创新点
科研想出成果就要把冷板凳坐热。为了捂热这张冷板凳,徐晓斌和他的团队用了大半年时间。
2017年5月,徐晓斌所在的课题组申报了一个科研国创项目。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偶然发现导线通电使用时间久了会被破坏,徐晓斌用气球来为我们做了简单形象的说明:电路中的元子可以看成是排列整齐的气球,当风吹过时气球相互挤压,没有固定的气球会飘出来,原来的位置就空了,三个元子少了一个,电阻变大,时间久了便会断路失效。为了防止这个“气球”离开队列,他们用硅胶在上面加了一层膜,相当于为它增加一项保护措施。一次次反复实验后,通过检测,他们发现实验效果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并将这作为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创新点,抓住这个机遇,才有了后续论文的发表。徐晓斌介绍到,这项技术成熟后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比如在我们的衣服上使用这种导线,就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心跳、体温等各项指标。
在这次的全英文论文成稿过程中,从初稿到最后定稿完成,徐晓斌修改了很多遍。当得知论文被《Materials Letters》接收并发表时,他激动得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抛开论文发表的价值,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就已经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了。
合作,科研路上共同前行
徐晓斌的课题组一共有五个人:徐晓斌、邓星、刘强、施正浩、吴余泽,分工明确:他和邓星负责检测,剩下的同学负责打印和其他工作。
“徐晓斌是会主动学习的人,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也很踏实,一般的实验任务不用我安排他就自己会去做了,这是我觉得最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是指导老师鹿业波对他的评价。而在徐晓斌和邓星眼中,鹿老师是个幽默有趣的老师,同时也是个学识渊博、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人生导师。作为华东理工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鹿业波老师有着过硬的专业实力,在研究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徐晓斌和成员们每次做完实验,鹿老师都会检查他们得出的实验数据,看看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帮助他们调整一下参数。完成这项实验需要用到相关的机器打印技术,而打印用的针管和墨水都会影响成品的效果,这就要求他们靠着自己的经验去打印,而现阶段同学们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给他们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徐晓斌感慨道:“作为学生,我们还是缺乏实践经验,拿到数据的时候不能判断我们的参数是高了还是低了,但是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鹿老师无论是做事还是教学都是出了名的严谨。徐晓斌回忆说,当事情没做好的时候,鹿老师一定会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当面讲解,一遍教不好就教第二遍,直到我们完全弄懂为止。
兴趣,再苦也能化成甜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事情,要看大量的文献、做大量的实验,且过程是枯燥的,这就要求做科研的人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面对着枯燥的研究任务,徐晓斌坦言自己做实验的第一个月里生活节奏快到停不下来,每天早上七点多就来实验室做实验,一直做到晚上九点钟教学楼关门,就连每天吃饭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边做实验边吃外卖。他说道:“做这个课题之前,我常常在宿舍玩电脑游戏。但慢慢接触课题下来,发现自己对这个还挺有兴趣的,慢慢有了想把这个课题做好的念头,就开始学会享受这个疯狂的过程了。虽然辛苦,但是每天起床后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做实验。”徐晓斌做实验累了,邓星便会来实验室帮助他,他们还打趣地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一个人无聊,两个人就可以边做实验边聊了”。
在实验室之外的天地里,徐晓斌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打篮球,喜欢打游戏,喜欢游泳。已经大三的他,也正全力备战研究生考试,所以在繁忙的实验和学习中,很多兴趣爱好都被他暂时放下了。虽然考研路漫漫,但相信徐晓斌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和毅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2018-05-29 14:46:00 通讯员:王静怡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宣传部 点击: 字号:TT
上一篇:徐欢:“嘉”里的超级日语演说家
头条推荐
一周点击排行
- 【嘉大要闻】我校入选浙江省“尖兵”“[609次]
- 【嘉大要闻】62项!我校省部级以上人文[604次]
- 【教育教学】皇冠考点2024年全国硕[368次]
- 【教育教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行来校[313次]
- 【学术科研】Alexey Semyanov院士团队[311次]
- 【嘉大要闻】我校基地在省级国际科技合[261次]
- 【嘉大要闻】我校3项研究成果获评浙江[243次]
- 【嘉大要闻】校党委书记卢新波带队到北[236次]
- 【学术科研】我校学生在自然指数期刊《[2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