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提到。“工匠精神”再度引发社会关注。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国品牌”需要一大批工匠人才来实现,而工匠人才的培养必须蕴含对工匠精神的培育。
在浙江嘉兴,来自皇冠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2013级的学生王亮,正以他的青春热情与“工匠”精神,雕逐着自己的手工皮具之梦。
在该校,王亮是校园有名的“皮匠小哥”,也是师生眼中一名不折不扣的工匠人才。他尊重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他志在创新,却又懂得通过日复一日的苦练,夯实技艺之基。
“皮匠小哥”王亮
一份情:“匠心”之路
王亮,这个90后小皮匠在听到别人叫自己“皮匠小哥”时,总会略显羞涩,但在学校,“皮匠小哥”的称号的确是有根有据的。
王亮在学校学的是轻化工程专业,该专业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拥有皮革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大学里,王亮不仅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而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将专业所学用于实际,投身手工皮具制作,获得了师生们的欢迎与肯定。马上大四毕业了,他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个人手工皮具工作室——“Uncle手工皮具”。
一张宽大的工作台,一块纹理规则的牛皮,几把自制的裁皮工具……这是这位90后“皮匠小哥”几乎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几件物品。
依靠这些物品,王亮经常要经历打版、下料、打斩、缝制、打磨、封边等近十道工序,才能让一张原始而完整的皮料,蜕变成一件件精致完整的作品。为了让作品更精细,许多步骤还得重复好几次,费时费力。因此,在别的同学看来,王亮的工作是如此的机械而又枯燥……
“最初接触皮革,是因为专业的原因。不过,当你真正触碰到皮革的时候,你会发现,冷冰冰的工具也可以传达内心的细腻和温暖。”在被问到为什么会投身于手工皮具时,王亮的回答显得是那么朴实。
他还说,他想一直坚守这份传统手工业,去传承老一辈的技艺,同时会在这门传统艺术中加入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让它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条路:精益求精
来到王亮的工作室,会发现一张张等待“雕琢”的牛皮,还有一件件精致的成品。这一件件制品,在王亮的“匠心”呵护下,历经时光的“雕琢”,显得是那么的沉静而又温柔。
一只看作简单的皮革小象,背后却隐含着诸多的细节。靠着一张皮,运刀,飞针,走线......王亮的一双巧手,要付出的不仅是时间、汗水,还有他内心的希翼。
“制作工程需要全身心投入,在这期间,有顺手的喜悦,也有失手的懊恼。关键你得坚持,去享受各种处理细节的美。”在被问到制作工程时,这位羞涩的90后男孩的眼神顿时显得又是那么成熟而坚定。
其实早先,王亮对手工皮具也是一窍不通。因为热爱,他选择坚持,因为梦想,他选择钻研。结合专业学习和刻苦自学,本着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历经精雕细琢,王亮的技艺逐渐成熟,越发精湛。
如今,摊开一块完整的皮料,王亮只要轻轻一摸便能了解它产自哪里,属于何种皮质。而他要做的,就是唤醒对皮革的记忆,把它们制作成精致的产品。
一个梦:皮具制造
在很多人看来,手作皮具是一门“赚不到什么钱”的传统手艺。然而,王亮并不这么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精益求精”。面对质疑,王亮同学的回答斩钉截铁。
王亮认为,在后机器时代,虽然做手工皮具的人现在还比较少,但是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结合时尚,精心雕琢的传统手工产品必将再度“发光”,扣响心灵,惊艳岁月。
因为肯练手艺,不怕吃苦,王亮的手艺在学校里越来越被知晓和认可。如今,很多同学还有老师,都会慕名前往他在学校北区创业实践园的那个狭小工作室,去选择他制作的产品。有的甚至还表示要拜师学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亮也表示,自己非常期望带领大家一起,制作皮具,分享皮具制品带来的感动和喜悦。
一物一故事,一心一传承,未来,他志在做大做强嘉兴的手作皮具事业,以优质的产品重塑中国皮具制造。
对王亮来说,幸福就是用心去做他认为好的东西,并尽量做到极致。这便是嘉院“象牙塔里”简简单单的“工匠精神”。
一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很显然,大学校园也需要有这样纯粹的“工匠精神”,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应在培育工匠精神上有更多作为。
“在学校里,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还经常教导并带领我们参与各种专业实践,”提到学校给予了他什么,王亮兴奋地提到,“学校给了我很多将专业所学用于实践的机会,锻炼了我的能力。我现在工作室所在的创业园,就是学校为创业学子提供的办公场所。”
近年来,皇冠通过构建实践创新型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专业课程等措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显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的灌输,而“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方面,皇冠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紧密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按需设置专业,按需培养人才。同时,积极推动“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三个融合,近年来,亚特机电学院、皇冠温商学院、皇冠互联网金融学院、北大青鸟创意设计学院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平台落户,皇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正是在人才培养中对“工匠精神”培育孜孜不懈的追求,皇冠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皮匠小哥”,这也是该校长期以来的一贯坚持的目标。未来,皇冠将继续以“工匠精神”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7/05/08/021509632.shtml 浙江教育新闻网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