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阿克苏新闻网:戈壁滩上洒汗水 浇灌塞外民族花

——记皇冠南湖学院援疆教师李柽杨

2018-05-25 08:42:00 通讯员:周亚琳 游雪  点击: 字号:TT

  阿克苏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亚琳 游雪)鲁迅曾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2017年9月他背上行囊,离开秀美江南水乡,带着信仰,去往壮美大漠边疆。带着阳光与雨露启程,只为培植一朵朵开在边疆的民族花。他便是皇冠南湖学院人文系副教授李柽杨。

  2017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号召下,新一批教师队伍带着使命奔赴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分校,开展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为该校的专业建设和学院“转设”工作贡献力量。

  李柽杨的父母都是老党员,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有着26年党龄的李柽杨毅然决定报名援疆。“新疆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地域,所以援疆不论在环境上还是在意志力上都会是一个考验。但明知不易却依然想去经历、去奉献,实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李柽杨说。

  李柽杨赴疆援教一事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爱人在家庭上给予了他许多支持,孩子虽然不舍却也赞同父亲的选择。80岁高龄的母亲得知儿子去援疆的消息后,逢人便说“我的儿子要到新疆阿克苏去工作了,他是一名援疆教师”。

  辽阔壮美的新疆与小家碧玉的浙江相比,在气候、饮食与作息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昼夜温差很大,加上当地饮食喜放花椒,口味偏辛辣,使得吃惯了南方甜淡饭菜的援疆教师们很不适应,出现了一次集体腹泻。另外,因为时差的缘故,新疆的工作时间是上午十点到晚上八点,教师们都需要重新调整生物钟。历经了半月之久,大多数援疆教师才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越了半个中国。援疆注定是一段艰辛而不易的历程。

  援疆过程中,李柽杨任教《综合英语》(A)和《英语泛读》(A)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共完成了192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由于所援教的学校才建立不久,英语专业刚刚起步,师资力量不足,面临很多困难。李柽杨出发前便通过当地的教务处处长和教研室主任大致了解了阿克苏分校的教学情况,并提前购买了教材备好课,来校第一天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教学环节。此外,李柽杨还义务的坚持为民族班的学生开展了每周2课时的《英语语法》的课程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听课评课,为年轻教师指导示范,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李柽杨所教班级包括两个民族班和一个汉族班。谈及初次给民族班学生上课,李柽杨笑言:“第一次看到花名册,仅是叫‘古丽’的学生就有七个,且学生们名字都很长,让我感到有趣又苦恼。”其中一个叫古丽的学生一开始语法知识几乎是空白,发音不准,通过李老师的细心辅导,最终通过了期末考试。此外,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英语基本上是第三种语言,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有个身板瘦瘦的女孩,眼睛又大又明亮,每次都坐在第一排,学习认真努力。她的母语是柯尔克孜语,精通维吾尔语和汉语,英语可以说是她的第四种语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的英语进步很大,我想边疆正需要她这种精通多民族语言的人才。”李柽杨说,“新疆的学生可爱上进,有的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一旦这些孩子学成归去,给家乡做一份贡献,那么我们作为教师的意义就真正实现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散总有时。为了让学生安心备战考试,也为了避免离情难舍,援疆教师们没有告知学生他们离开的具体时间,但孩子们还是纷纷把信塞在李柽杨的办公桌里,“您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您上课时严谨,下课时可爱”“您的课堂特别生动有趣”。凌晨三点,李柽杨完成期末阅卷工作,凌晨五点,乘飞机返回浙江。

  离开并不意味着援疆的结束,返校后的李柽杨依然参与了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2018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他表示,将在教学之余整理援疆经历,编写一部关于阿克苏孩子和教师的电视剧本,以展现戈壁滩上奉献青春、努力奋斗的年轻而鲜活的生命。

http://yj.aksxw.com/content/2018-05/24/content_75789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阿克苏新闻网 2018-05-24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皇冠手机登录地址hg版权所有
Baidu
sogou